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首页>>产品展示

膨化玉米尿素粉

膨化玉米尿素粉

产品分类:产品展示

关注度:1284

发布时间:2022-04-11

产品简介: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利用非蛋白氮(如尿素)转化成动物蛋白质。尿素的含氮量为46%,如折合成粗蛋白约280%以上,即1 kg尿素相当于6 kg豆粕的蛋白含量。国外自60年代开始,反刍动物饲料中已普遍添加廉价的尿素制品以补充精料代替豆粕等蛋白饲料,获得较好的效益。我国玉米资源丰富,尿素产量很大,利用膨化技术开发非蛋白氮(...

产品详情 | PRODUCT DETAILS

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利用非蛋白氮(如尿素)转化成动物蛋白质。尿素的含氮量为46%,如折合成粗蛋白约280%以上,即1 kg尿素相当于6 kg豆粕的蛋白含量。国外自60年代开始,反刍动物饲料中已普遍添加廉价的尿素制品以补充精料代替豆粕等蛋白饲料,获得较好的效益。我国玉米资源丰富,尿素产量很大,利用膨化技术开发非蛋白氮(NPN)作为牛、羊蛋白饲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方法。
  一、基本原理
  尿素进入瘤胃后,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吸收。菌体蛋白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价值,它提供的
氨基酸占真胃和小肠吸收总量的40%~70%,且氨基酸的组成和机体接近,易于消化吸收。但采食尿素过多,氨在瘤胃内释放过快、量过多,释放速度超过微生物利用速度,通过机体的尿素循环进入体内,导致血氨过高,易产生氨中毒。因此,以尿素作为氮源,一是添加量合适,二是对尿素进行预处理,减缓尿素在瘤胃内释放速度,并能控制脲酶的活性。
  二、直接饲喂尿素的缺点:
  1、
适口性差:
  尿素苦味极浓,牛、羊不喜吃,影响
采食量,反而起到一种副作用。
  2、吸收利用率低:
  尿素进入瘤胃后,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进入真胃消化吸收。由于释放氨的速度很快,微生物来不及将其全部合成菌体蛋白,相对一部分进入血液中,最后排到尿中浪费掉了。因此尽管有人直接饲喂尿素,仍不见牛、羊生长快。
  3、易中毒:
  当血液中氨水平超过肝脏的负担阈值,就会造成血液氨浓度累积性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反刍动物中毒,甚至死亡。
  由此可见,直接饲喂尿素可控性不佳,这也影响到尿素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膨化生成糊化淀粉尿素。
  三、玉米尿素膨化加工的优越性
  尿素与淀粉含量高的谷物(如玉米等)及
添加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入膨化机膨化。这种混合粉料经膨化后,使得尿素均匀吸附在玉米淀粉组织内,以凝胶化形成物理粘结,部分还原糖和尿素形成化学结合,少量的尿素分子之间产生二缩脲反应。反刍动物采食这种饲料后,尿素缓慢均匀地释放,脲酶抑制剂能抑制脲酶的活性,氨释放速度减缓,从而安全有效。
  近几年,一些专业饲料厂(尤其是牧区)纷纷开始生产糊化尿素,有的为进一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在产品中还加入瘤胃调控剂和天然促生长剂,并称之为(尿素)复合蛋白。复合蛋白主要由玉米、
大豆、尿素、瘤胃调控剂和天然促生长剂构成,平均含蛋白75%。
  使用糊化尿素复合蛋白主要优点:
  1、适口性好:
  糊化后,天然植物生长剂、玉米淀粉、尿素、大豆产生糊精和糖,变得芳香、酸甜,提高了适口性。
  2、释放氨的速度减慢:
  糊化淀粉、尿素在瘤胃释放氨的速度减慢,加上瘤胃调控剂的作用,使玉米淀粉与氨的释放速度基本同步,可以大量合成菌蛋白,瘤胃内的氨水平比直接饲喂玉米尿素降低1/3,菌体蛋白增加一倍以上,提高粗纤维的消化吸收率15%-20%。
  3、由于使用膨化玉米消化吸收率高,瘤胃微生物对膨化玉米尿素的利用率较高,可达85%以上。
  4、增重快、产奶多:
  由于采用淀粉、蛋白质过瘤胃保护技术,减少了在瘤胃中的降解,提高了利用率。经测定,可提高血糖浓度12%左右、血清总氮20%左右,
奶牛产奶提高10%以上,肉牛、羊增重20%以上。
  5、增强了牲畜的抗病力:
  膨化过程的高温高压,不仅钝化了抗营养因子,而且使饲料无菌化,降低了牲畜染病的机率。同时由于不同降解速度的蛋白比例适宜,尿素中氨具有破坏木质素与纤维间碱不稳定键的作用,天然促生长剂有提高采食、促进消化的功能,可加大反刍动物对干草的采食,增强了牲畜的抗病力。
  6、成本低:
  每吨复合蛋白可代替1.7吨豆粕、1吨玉米或代替2吨精料补料,饲料成本降低20-40%。养殖者使用复合蛋白后,可以大量使用低蛋白质含量的干草,拓宽了粗饲料来源,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增重,每头肉牛可增加纯收入1000元以上。
  膨化玉米尿素复合蛋白试喂肉牛报告举例:
 

  备注:参加实验肉牛200头,100头为实验组,100头为对照组,试验期从2003年6月4日至2003年7月14日共40天。实验组每头肉牛每天饲喂复合蛋白250克,对照组每天多饲喂相当于250克复合蛋白的其它饲料,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天投入的饲料价格成本基本一致,约4元/头日。从表中可算看出实验组每头肉牛比对照组每头肉牛每天多增重0.51公斤,增重率提高34%。
  膨化玉米尿素蛋白试喂奶牛报告举例:
  1、用非蛋白氮缓释饲料替代
日粮中植物性蛋白25%以上,不影响饲喂效果。
  2、奶牛饲喂对比试验,在日粮精料量8公斤/头,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日均产奶量20.33±2.26公斤,对照组日均奶量17.38±2.34公斤。
  3、奶牛饲喂对比试验,从经济效益看试验组较对照组每日每头多收入5.90元。
  四、膨化玉米尿素蛋白生产工艺简介
  1、工艺流程(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调整):
  原料—粉碎—配比混合—膨化—冷却—粉碎—包装。
  △。原料的粉碎与混合:
  将玉米经过清杂和磁选去铁后,通过0.1~1.5毫米筛孔粉碎机粉碎,将膨润土、食盐与尿素、瘤胃调控剂和天然促生长剂等进入混合机混合。
  △加工设备:
  锤片式粉碎机、混合搅拌机、膨化机、提升机、冷却机各一台。
  2、糊化淀粉尿素加工的质量控制:
  △制作糊化淀粉尿素必须保证淀粉的质量,否则难以成功。
  △入膨化机的混合料的含水率在15~20%之间。
  △膨化腔温度在135℃~145℃范围内,自动温控设置在140℃。
  △玉米淀粉的糊化度为80~90%。
  △环境要求通风良好、空气湿度70%为宜;生产场地清洁、干燥。
  △包装物:产品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对包装物的要求较严格,必须双层包装且内层密闭性 要好、封口要仔细,不能漏气。
  3、糊化淀粉尿素的加工重点是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掌握
  淀粉糊化为胶性的凝胶体,外观为酥脆棒状、淡黄色、肉眼细看多微孔。影响糊化度的因素为原料的粒度和含水率、膨化腔工作时的温度和膨化腔内的压力等。粒度小、含水率合适、温度为140℃、压力在2.5~3.5MPa时,糊化度就较高。
  蛋白当量控制略为简单,可通过计算尿素的用量来达到控制目的。一般蛋白当量控制范围是70~77%。
  4、感观分析
  糊化淀粉尿素在加工中主要是糊化度的问题。
  (1)挤压型:这种形态挤压后没有参与膨化。其粒度大、糊化度低,含水率也高,落地时很稀,是不合格产品。
  (2)半挤压膨化型:挤压物从喷口喷出落地后,是喷口孔径的两倍左右,颜色发白,肉眼细看少微孔并能观察到未糊化的玉米颗粒,也是不合格产品。
  (3)糊化型:淀粉糊化得好,用肉眼就比较容易分辨。这种状态呈黄色、多微孔,细查看玉米小颗粒很少;是喷口孔径的两倍以上、有玉米熟化香味,略带氨气。糊化型的产品经粉碎后是理想的产品。
  这里强调淀粉糊化后会大量吸水、膨大,暴露在室温下可迅速吸水成糊状,并且尿素也是吸湿物,所以我们在加工的全过程中,加工时间应尽量短、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包装采用带内衬的双层包装。
  五、玉米尿素蛋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适用于饲喂所有瘤胃发育成熟的反刍动物,瘤胃尚未发育成熟的幼畜(不足六个月)不能用。
  2、为了防止换料应激,饲喂量要由少到多,逐日增加,一般10--15天就能全部适应。
  3、在日粮总蛋白不足12%的饲料中,在原配方的基础上,按不同蛋白高于12%的饲料中,按膨化尿素替代其1/3蛋白量进行调整
饲料配方添加。饲喂量 65%蛋白膨化尿素饲料,5%预混料每天每头牛平均400--600克,羊50克,可替代1.5倍的豆粕。